<ul id="8ie0k"></ul>
  • <ul id="8ie0k"><acronym id="8ie0k"></acronym></ul>
  • 作者:文雙春 來源: 發布時間:2022-5-12 20:24:44
    為什么考研分數與科研能力不相關

     

       研究生導師應該有體會,研究生的考研成績越高,并不反映其科研能力越強或預示其畢業時的科研成就越大。

       考查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自主劃線高校的復試分數線,也不難印證這一點。如果研究生復試分數線跟高考錄取分數線一樣反映高校實力和水平的話,那么實力和水平靠前的高校,理應有更高的研究生復試分數線(包括總分和單科),而事實上并非如此。

       可以說,考研成績與科研能力不相關。如果說有相關,那么更多的是負相關,而不是正相關。國內如此,國外也是如此。

       國外對研究生入學考試(GRE)成績與讀研讀博成就之間的關系一直有研究。近期最典型的要數羅切斯特理工學院C.W.Miller等人2019年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一篇論文。這項研究收集了2000~2010年間美國約1/8的物理學專業博士生的多項數據,試圖回答GRE成績等數量指標能否預測一名博士生順利畢業,答案是不能。結果顯示,能在GRE中考高分,不一定能順利完成博士學業;反過來,GRE分數低并不意味著獲得博士學位的難度大。

       Miller等人2021年發表在《物理評論—物理教育研究》上的一篇論文進一步拓展了這項研究。他們對19個博士項目的1955名物理專業研究生進行分析,發現本科階段平均學分績點(GPA)比GRE能更有效地預測研究生課程成績和博士學位完成情況。這意味著,如果研究生招生非要看量化指標,那么與其看GRE,還不如看GPA。

       這種結論在我們看來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其一,考試能力有傳承性,能在本科階段獲高GPA,也能在研究生課程考試上拿高分。其二,我們的研究生招生考試只考4門課程,而GPA反映的是大學階段所修全部課程的情況。研究生復試常常發現,許多研究生除了對考研科目能說出一二,對其他專業課一無所知。考研引導考生往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這些研究也印證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斯坦福大學教授Carl Wieman的切身體會。他說,他在與研究生緊密合作以及他們成長為物理學家的過程中,看到一種一成不變和令人費解的模式:學生們在進入他的實驗室工作前,在數學和科學課程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和高分,但他們對實際做物理一竅不通。他發現一個非常明顯的反相關性:那些在課程和考試中成績很好的學生最終沒有成為較好的物理學家。

       為什么考研成績甚至大學階段的課程考試成績與科研能力不相關?

       回答這個問題,要解決另外三個問題:科研需要什么?考試能考出什么?前兩個問題有什么和多少交集?這里提取幾點已有研究和論述。

       首先,科研需要深度思考,而高分往往意味著相對膚淺的思考。

       這個觀點可能很難讓高分考生接受。懷疑者可參考Alfie Kohn著The Case Against Standardized Testing,其中引用了幾項研究。

       一項研究將小學生大致分為“積極的”學習者和“膚淺的”學習者兩類。前一類學生復習自己不懂的東西,閱讀時不斷問自己問題,并試圖將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與學過的東西聯系起來;后一類學生只是抄下答案,猜測多,跳過難的部分。

       研究表明,膚淺風格與一項基本技能綜合測試和一項成就測試的高分呈正相關。反過來說,深度思考與高分之間存在著統計上顯著的負相關。在對中學生進行的研究中,利用不同的測試也得出了類似結論。

       當然,這些相關性并非絕對,但具有統計學意義。盡管有些深度思考的學生考試成績也很好,但其他更多學生不會這樣做。從付出收益比看,深度思考不是獲取高分最有效的策略。

       其次,科研需要創造力,而追求創新與追求高分基本是互斥的。

       科研需要的能力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創新能力或創造力。課程考試是一種智力測試,測試的是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說白了是往腦袋里塞進了多少“東西”。

       創造力學者認為,智力不等于創造力,它只是創造力的有限基礎,意味著并不是智力越高創造力越強,或知識越多越有創造力。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一項經典研究發現,創造力不僅僅是專業或通用知識,而是由一整套智力、情感、動機和道德特征所體現。簡言之,有創造力的人建立了一種開放、好奇和個人拓展的思維模式,這種模式是由特定的個性因素支持的。也就是說,創造力更多地涉及人格因素,而不是考試分數。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考試分數與創新取向和創新能力之間如果有相關性,往往是負相關。例如,紐約大學Matthew Mayhew及其同事2012年發表在《高等教育研究》上的一項研究,通過一系列心理測試和問卷調查,對5所不同高校的數千名大學畢業生進行了調查。一個主要發現是,學生的GPA與其對創造性工作的取向成反比,GPA越高的學生對創造性工作的興趣越低。

       研究人員對這種負相關的推測性解釋是,也許有創新傾向的學生與GPA較高的學生相比,不太關心依賴于測試記憶的評分系統。或者,有創新意識的大學生可能更傾向于將他們的教育作為發現新想法的一種手段,希望從經驗中獲得更多,而不是以GPA的形式進行一系列外部評估。

       波士頓學院教授Peter Gray在發表于《今日心理學》上的一篇文章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學生越關注考試分數,越變得沒有創造力。在他看來,目前的教育體系是為一個工作需要死記硬背和毫無疑問的服從的時代設計的,創新思維被認為不必要,甚至是大多數人的負擔。

       最后,科研最重要的是提出問題,而考試充其量只關注解決問題。

       科研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而依愛因斯坦所言,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往往意味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而考試檢驗的往往是尋找單一問題的單一解決方案的能力。這樣的問題如1+1等于幾?《西游記》的作者是誰?地球的半徑是多少?

       考試考不出科研中最重要的部分,如怎么才能提出可能導致重大發現的問題?怎么設計并解釋一個實驗使結論絕對令人信服?怎么預見困難并尋找解決辦法?

       研究生應該都有體會,只會解決問題而不能提出問題又等不來導師安排問題時,只能永遠處在“等米下鍋”的狀態,空有一身勁沒處使不說,還可能因為焦灼、迷茫而慢慢生出心理或精神問題。

       既然考研成績與科研能力不相關,那么在研究生招生中該怎么看待考研成績呢?

       據Miller等人的論文及其引文,美國越來越多的大學在研究生招生中不再要求提供GRE分數。

       國內高校在研究生招生中,至少在目前還不能不看考研成績。這種情況下,怎么看是值得好好探討的。考研成績像高考成績一樣是入學的硬道理、唯一依據的觀念亟需改變。

       羅恩•理查德在著作《如何使學生成為優秀的思考者和學習者》中寫道,我們必須改變談論教育的方式,“只要學校還將考試分數看作學生成就和教育質量的主要標桿,我們就很難集中精力關注教育中真正重要的方面”。

       只有改變對考研成績的認識并付諸行動,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研究生生源質量和培養質量,同時倒逼高校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和大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作者系湖南大學教授)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22年4月刊 教育)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无码久久综合影院 |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h久久精品五福影院1421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天堂久久久久久| 国产99re在线观看只有精品|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精品国产这么小也不放过|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电影| 国产精品午夜免费观看网站| 97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999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999精品久久久久久|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青草|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高清| 亚洲精品美女视频|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本大道国产| 黑巨人与欧美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电影在线| 久久精品乱子伦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第100页|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影院|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app| 国产chinesehd精品酒店|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久青草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91自产拍在线观看精品| 久久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黄床大片免费30分钟国产精品 | 亚洲精品福利网泷泽萝拉| 久久99国产这里有精品视|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影院| 久久久精品无码专区不卡| 无码8090精品久久一区| 国产乱码一二三区精品| 国产精品特黄毛片| 久久精品视频在线看99|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