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ie0k"></ul>
  • <ul id="8ie0k"><acronym id="8ie0k"></acronym></ul>
  • 作者:周彧 來源: 發布時間:2018-4-10 12:51:41
    架起人與自然溝通的橋梁
    ——走進大連自然博物館

     
    大連的黑石礁海濱,風景秀麗,環境優美。
     
    在成片的黑色礁石與小石林的環抱中,一座現代歐式建筑格外顯眼。其藍色的屋頂與碧海、藍天、白云交相輝映,景色宜人。它依傍于海岸線,仿佛正在聆聽大海與礁石的“對話”。
     
    這就是我國唯一擁有27萬平方米海域的大連自然博物館。
     
    有“故事”的博物館
     
    這是一座有著百年滄桑歷史的自然博物館。
     
    作為我國最早建立的自然博物館之一,大連自然博物館的前身是始建于1907年由日本“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創辦的“地質調查所”。
     
    由于受到當時歷史環境的影響,大連自然博物館幾經易名。從最初的“地質調查所”到1926年的“滿蒙物質參考館”,再到1928年的“滿蒙資源館”、1932年的“滿洲資源館”,直至1945年的“東北地方志博物館”、1950年的“東北資源館”。每一次易名的背后,都蘊藏著許多不為人熟知的歷史事件。
     
    1959年,對于大連自然博物館來說,有著別樣的意義。
     
    在這一年慶祝抗戰勝利14周年紀念日那天,“大連自然博物館”正式定名,并請當時擔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先生親筆題寫了館名。
     
    大連自然博物館原館舍建筑,是1898年沙俄統治時期修建的市政廳大樓,1997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建筑。如今,坐落在黑石礁海濱的新館于1998年建成,建筑面積15000平方米,三面環海,礁石環繞。
     
    經過近60年的發展建設,大連自然博物館已成為一座集地質、古生物、動物、植物標本收藏、研究、展示于一體的綜合性自然科學博物館。
     
    目前,館內收藏各種動植物、古生物及巖礦標本20萬余件,珍貴標本6千余件。同時還開設了地球、恐龍、海洋生物、東北森林動物、濕地、物種多樣性、遼西古生物化石等12個展廳,成為人們了解自然、觀察生物的科普教育基地。
     
    與大自然“對話”
     
    以“自然與人”為主題,大連自然博物館的展品均勻分布于四個樓層。
     
    步入一層大廳,一頭巨大的非洲象標本便映入眼簾。這是2003年由國際著名慈善家肯尼斯·貝林捐贈的來自南非、體重約6000公斤的非洲象標本。在其身后,一幅長22米、高3米的巨型浮雕將“自然與人”藝術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氣勢宏大壯觀。
     
    一層大廳的兩側分別設有地球科學展廳和恐龍展廳。地球科學廳展示的各式巖礦標本很好地揭示了地球演化的過程,恐龍展廳則演示了恐龍產生、發展、滅亡的全過程,觀眾可直觀地了解恐龍及其生活環境。
     
    海洋生物是大連自然博物館的一大特色,曾獲國家文博系統“全國十大陳列精品”獎的榮譽。館內二層便集中展示了獨具特色的各類海洋生物。
     
    二層的正中央是“海洋巨獸”——巨鯨展廳,在此展示了大連自然博物館收藏的部分巨鯨外形和骨骼標本,有重達66.7噸的黑露脊鯨、52噸重的抹香鯨和34.7噸重的長須鯨等,這些館藏標本在世界各地的其他博物館都難得一見。
     
    此外,二層還設有海洋無脊椎動物與海藻展廳、海洋哺乳動物展廳、軟骨魚展廳與硬骨魚展廳,眾多的海洋生物標本令觀眾大飽眼福。
     
    三層主要設有濕地展廳、東北森林野生動物展廳、昆蟲與植物展廳和大連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展廳。
     
    其中,濕地展廳通過五個開放式景觀:“獨特的紅樹林濕地”“青藏高原濕地”“鶴鄉——扎龍濕地”“紅色海岸——雙臺河口濕地”“鳥類遷徙的通道——老鐵山”及有關濕地知識的介紹,向觀眾描繪了一幅奇妙的濕地自然生態環境圖。
     
    當你緩步在大連第四紀哺乳動物化石展廳,一枚枚古生物化石珍稀精美,仿佛在默默地向人們訴說著發生在億萬年前的神奇故事;而當走入東北森林動物展廳時,你仿佛進入了茂密的原始森林,各種可愛的野生動物集聚在你的身邊,使人不禁心生愛護自然、保護野生動物的慨嘆。
     
    地下一層的“肯尼斯·貝林展廳”則將非洲最真實、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生態呈現于此,讓觀眾即便不到非洲也能領略非洲的神秘。
     
    踐行科普使命
     
    自開館以來,大連自然博物館一直致力于科學普及教育推廣工作,在科普活動及形式上不斷推陳出新。
     
    除了常設展廳外,經常與其他機構合作辦特展,進一步拓展科普資源及科普內容。比如2017年7月,大連自然博物館從北京自然博物館引進的大型動物骨骼專題展覽:“生命的支撐——動物骨骼展”。
     
    這次展覽展出的88套標本,以披露動物骨骼相關的趣聞軼事為切入點,在潛移默化中將枯燥的科學知識融入其中,便于觀眾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骨骼的科學知識。
     
    博物館講堂也是大連自然博物館科普活動的常態形式。主講人通過深入淺出、詼諧幽默的語言,將科學知識趣味化,受到觀眾特別是小朋友的喜愛。
     
    此外,大連自然博物館還加強與學校之間的館校合作。除了到博物館進行參觀教學這種常見方式,學校還經常邀請博物館專業人員到學校進行實驗、標本制作、針對某一主題與學生研究探討等課堂教學。
     
    比如,大連自然博物館專家曾給大連中山路小學帶來了一次《植物的智慧》主題講座、還為大連市第八中學帶來《百種職業進校園——走近自然博物館》的講座。
     
    將人臉識別技術引入科普互動劇場,實現虛擬角色與小朋友的互動,是大連自然博物館的全新嘗試。該館以館藏內獨具特色的鸚鵡嘴龍化石為藍本,設計出虛擬角色鸚鵡嘴龍博士和兩只小龍。
     
    借助投影儀、可移動投影幕、人臉識別系統、聲音模擬器、變聲器控制系統等組成的演示系統,使用三維影像技術來演繹形態各異的動物們的生活習性與有趣故事。小朋友們可以在現場主持人的引導下與虛擬角色互動。這種全新的展教活動手段,極大地提高了觀眾的趣味性。■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8年3月刊 科學·職場生涯)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亚洲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99er热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水蜜桃av综合天堂| 亚洲无码日韩精品第一页| 亚洲精品无码少妇30P|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精品99久久aaa一级毛片|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二区|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 国产91精品在线|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狠狠爱浪潮 | 精品无码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中文|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国产精品被窝福利一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播放| 久久亚洲精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亚洲无码精品浪潮|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天堂|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未满十八|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久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18禁|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国产福利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 欧美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 久久精品黄AA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