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我有幸見證了我國因特網業首個院士專家工作站落戶百度,這對于促進因特網領域的技術創新,尤其是促進“產學研相結合”有積極作用。眾所周知,國家倡導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這是三十年來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的經驗總結,具有普遍意義。
在二三十年前,“產學研相結合”大多采取企業轉化研究所和高校的成果,獲得“第一桶金”起家的方式,例如:聯想以轉化中科院計算所的聯想式漢字系統起家,方正以轉化北京大學的方正激光照排系統起家。當初,正是基于這些公司的實踐,國家提出了“產學研相結合”的方針。不過后來一個時期,社會上盛傳“聯想以20萬元起家”“方正以40萬元起家”,掩蓋了“產學研相結合”的貢獻。這有其歷史原因。在二三十年前,由于知識產權相應法規還不健全,這些科技成果的知識產權都沒有經過評估,它們的價值沒有體現在這些公司的注冊資本上。雖然根據這些成果的前期投入或者后期市場收益等財務數據(都在千萬元人民幣量級),補充作一個評估是很容易的,不過問題是,沒有法規的約束,在“產學研”中,掌握管理權的“產”這一方如果不做,“學研”兩方是無能為力的,只能聽任由“20萬元”取代聯想式漢字系統,由“40萬元”取代方正激光排版系統,這也是早期“產學研相結合”往往難以持續發展的原因。
今天,“產學研相結合”有了更完備的法規保障,更多樣化的方式,因而也有更為廣闊的前景。有的初創企業仍然可以仿照當年聯想和方正的榜樣,通過轉化研究所和高校成果的方式起家;成熟的企業則有更多的選擇,百度采取建院士專家工作站的方式就是其中之一。實際上,我所在的單位中科院計算所早就與百度有了合作,相信今后這種合作會發展得更好。參照發達國家的情況,今后,企業不僅可以與“學研”方面聯合搞研發項目,還可以支持“學研”方面,作一些關系到產業發展前途的基礎性、前瞻性的研究。換言之,二三十年前,“產學研相結合”往往是“學研”方面以知識產權支持“產”這方面,而現在,往往是“產學研”各方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局面了。
百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成為世界級的因特網公司。雖然在傳統領域,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在因特網領域,目前我國的技術水平和應用規模僅次于美國,這是因為中國有世界上最大的科技人力資源,又有世界上最大的網絡產業市場,對于這個新興領域來說,中國的起步并不太遲,因此我國的人才和市場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當然,百度能有今天也歸功于企業自身和李彥宏本人在技術領域長期不懈的追求。特別是當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時,能始終如一地堅持創新驅動,不轉移目標去搞那些急功近利的事,體現了企業的理想和社會責任。
現在,百度在云計算和大數據方面能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具有支撐其超大規模的服務器集群的能力,并在ARM服務器、定制化機柜、萬兆集群、自主研發SSD等方面作出了創新,從而很好地實現了資源高效利用、快速部署、運維方便和節能環保。此外,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擁有以“深度學習研究院”為代表的強大研發隊伍,在光學字符識別、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方面都具備了相當的優勢地位。希望百度不驕不躁、再接再厲,在現有基礎上,通過“產學研相結合”將學術界和產業界緊密結合在一起,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優勢,為自身發展再上一層樓,并為中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再立新功!
(作者系中國工程院院士)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4年7月刊 風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