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ie0k"></ul>
  • <ul id="8ie0k"><acronym id="8ie0k"></acronym></ul>
  • 作者:記者 唐琳 實習生 林梅 來源: 發布時間:2013-10-23 12:19:49
    傳統農業轉型N個關鍵點
    ——專訪國家科技部副部長張來武

     
    “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世界”。
     
    當前,我國農業正在歷經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發展轉變過程。在推進過程中,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面臨哪些突出問題,在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中,有哪些具體解決措施?農業的核心——種子產業,又存在哪些短板,改革路徑如何?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面臨巨大爭議的轉基因農業技術?
     
    懷揣著這些問題,《科學新聞》采訪了國家科技部副部長張來武。
     
    《科學新聞》:一個國家的農業現代化,某種程度上是經濟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體現。眾所周知,中國的農業現代化程度跟歐美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請問張部長,我們的差距具體在哪些方面?如何縮小這種差距。
     
    張來武:差距主要還是體現在農業發展方式方面。我國內地農業的發展方式,還是以傳統要素為主,在科技、金融、信息、生產能力、管理水平方面,與現代化的要求相差較大。要縮小差距,我們就要想辦法把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在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轉變過程中,科技水平、金融能力、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缺一不可,但金融能力是非常關鍵的一點。因為來自社會的風險投資,可以為傳統農業引入現代農業的管理方式、科技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把傳統農業做成農業工業,做成品牌農業,進而形成高附加值的農業產業,把農民變成職業農民,實現農民的職業化轉變。
     
    《科學新聞》: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過程中,科技部的有哪些具體措施來解決轉變中這四大難題?
     
    張來武:在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形成農民工向城市轉移的趨勢,這是很自然的結構性問題。因此,這個問題就不能按傳統思路解決。11年前,在寧夏等省區開始推行的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就是想解決這個問題。
     
    現代農業的定位,是一二三產業的綜合。現代化農業不僅要做第一產業,還要做第二、第三產業,構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隨著農業全產業鏈的逐步推進,必然是一個與之相伴的專業化過程;而在專業化過程中,就必然有職業化的農民。
     
    科技特派員到農村創業是一個系統工程。就是要把科技要素、金融要素、信息要素,帶入農業生產經營中,與土地和勞動力要素合理組合,用企業的方式、工業的方式、第三產業的方式,以及市場的方式,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我們25萬科技特派員,其實可以稱為職業農民的先鋒部隊。
     
    《科學新聞》:您剛才提到,來自社會的風險投資,可以為傳統農業引入現代農業的管理方式、科技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對此,科技部有哪些具體的政策和措施?
     
    張來武:現代農業的發展在經歷早期科技風險期的時候,缺乏資本力量,缺乏一個為現代農業服務的金融體系。出于這種考慮,我們創辦了“中國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就是為了解決農業科技創業隊伍缺錢的問題。
     
    我們鼓勵一部分基金公司、投資公司以及法人特派員投資現代農業,加盟農村的金融服務體系、投資體系,形成專門服務于“三農”的第三產業,進而實現城鄉統籌。
     
    我們的想法是,通過舉辦“中國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大賽”,把可轉化的科技成果和創業團隊聚集起來,與金融投資體系相結合,用科技金融方式推動科技創業。
     
    從現在的進展來看,幾十家企業都關心這個事,很多基金機構不請自來。我們就是要用投資的方式,金融方式推動現代農業。
     
    《科學新聞》:在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中,種業的發展至關重要,決定一個國家農業的競爭力和前途。在商業化育種中,科技部有哪些行之有效的舉措?
     
    張來武:隨著農業科技越來越重要,人們意識到種子本身是農業豐收之母。無論是科學家、農民,還是農業生產服務體系,對于這一點都有共識,也做出了很大努力。
     
    但當美國的孟山都和先鋒這些跨國種業出現的時候,我們才意識到中國種業所面臨的問題:我國種業發展仍舊處于初級階段,商業化種業發展機制體制亟待改革完善。國內種子行業事企不分、公益性與商業性重疊,處于各自為政、小而散亂的現狀。一方面院所和大學構成的重要科研力量技術推廣不出去,另一方面種子企業數量多、規模小、人才缺乏、研發能力弱、市場競爭力不強。
     
    如何解決這個癥結?首要是重構中國新型商業化種業體系,創建種業科技托管中心、創新商業化育種機制和模式、培育推動中國種業迅速做強做大的科技金融生態環境,創新驅動種業發展。
     
    同時,我們的科技特派員其實也做了一定的探索。首先,科技特派員體系本身就是市場化的社會化服務體系,且在不斷進步。其次,我們積極推進農村信息化,使得種業使用方跟種業提供方短兵相接,從而互相促進種業進步。從微觀和宏觀層面上看,種業的進步是明顯的,當然任務也還艱巨。
     
    《科學新聞》: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轉基因問題是個繞不開的話題。當前針對這一問題,可否請您談談看法?
     
    張來武:從職能上來說,科技部負責戰略性、引導性的科學技術研究,轉基因無疑是絕對不能忽視的科學技術。轉基因技術是生物技術的一個尖端技術,有帶來農業革命前景的可能性,因此必須把它作為戰略準備。
     
    但是,一旦轉基因技術進入產品,特別是主糧產品,則需要一個認知和準備過程。但一個趨勢必須要看到: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在加大對轉基因技術的關注力度。所以我們絕對不能被另外一種觀點誤導,認為轉基因技術就是禁區,從而止步不前。
     
    當前中國轉基因產品的標識,很難讓消費者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因此,在立法上必須嚴格制定規則,形成秩序。
     
    需要明確的是,轉基因技術與“分子技術運用到傳統綠色農業”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把超級綠色稻都看成轉基因作物是一種誤解,充分利用分子技術不代表就是轉基因。但我們無法停止人們對于轉基因的爭論,越是重要的事情,前期越要爭論。■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3年第10期 高端訪談)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漫画| 久久久久久一品道精品免费看| 亚洲mv国产精品mv日本mv|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动漫| 97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国产亚洲精品一品区99热| 国内成人精品亚洲日本语音 | 久久久无码精品人妻一区|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发布| 99久久国产宗和精品1上映|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四虎永久在线观看视频精品|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97| 日韩精品亚洲aⅴ在线影院| 香蕉视频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午夜爽爽爽免费| 91精品国产免费入口|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 一本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av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欧洲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 国内精品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久噜噜精品免费直播|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自偷亚洲精品页65页| 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青青草99热这里都是精品| 国产精品社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不卡|